| ||
|
(記者 李媛婷) 余杭是浙江經濟第一區(qū),也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。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:良渚古城遺址,就是這里最為閃耀的金名片之一。如何打好“良渚牌”,充分展現余杭深厚的文化底蘊,積極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余杭一直走在前行的道路上。
2022年12月30日,余杭區(qū)委全會首次提出謀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。
2023年初,杭州將“謀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:“謀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,創(chuàng)造更多可親可觀可感的城市文化IP”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呈東西走向,以“中華第一城”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心,西望徑山,東攜運河,良渚博物院、國家版本館、古鎮(zhèn)、老街散落其間,宛如玉帶,橫貫東西,串聯古今。
2024年初,良渚文化大走廊首度現身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。被更多人知曉的同時,這條已有雛形的大走廊也在“升級”中凝聚起更多期待。
短短一年多時間,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已經實現戰(zhàn)略層面的“三級跳”。如果說道路是城市發(fā)展的基礎,那么由路延展而來的“廊”,便承擔起了區(qū)域高質量發(fā)展的重任。
山在西、水在東,古城遺址居中,不僅暗合了中國傳統(tǒng)“背山面水”的宏偉格局,也讓古老而年輕的良渚宛如雄鷹,振翅欲飛。
一條探索產業(yè)共富發(fā)展的
“共贏”之廊
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東側,一個舊廠房華麗轉身。它的名字叫良渚藝創(chuàng)綜合體。
走進這里,一股濃厚的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氣息撲面而來,鏤空的白色外立面保留了原有廠房的獨特風貌,布置也別具匠心,以良渚文化為靈魂,在園區(qū)中點綴歷史元素與現代設計,具有年代感又不失藝術風格。
作為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“十大工程”第一個開工的項目,良渚藝創(chuàng)綜合體利用原長命印刷廠、原長命村高村組的11幢保留建筑,對“老物”進行了提升改造,成為了良渚文化大走廊標志性藝創(chuàng)產業(yè)平臺和文化藝術交流高地。
這里不僅有為青年藝術家打造的展陳區(qū)域,也有商業(yè)辦公空間和文創(chuàng)商鋪。在此基礎上,還特別規(guī)劃了餐飲空間,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可以深入體驗良渚文化的綜合性去處。
眼下,它即將揭開神秘面紗,工作人員正忙碌著布景、搭臺……漫步在此,過去的記憶與現代的活力相交織,讓人在享受藝術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時光的深厚。
7月計劃開園,當天將開展藝術展覽、創(chuàng)意市集、音樂演出等系列活動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“十大工程”涵蓋文化傳承保護、文旅融合發(fā)展、產業(yè)迭代升級和城鄉(xiāng)“公服”補強等多個領域。其中還包括依托“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、是世界文明的瑰寶”而建設的良渚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建設工程;再現縱貫良渚古城千年盛世水景、人與自然和諧發(fā)展生動畫卷的良渚港綜合保護工程;以千年徑山茶文化為本底,立足茶文化、茶產業(yè)、茶科技統(tǒng)籌發(fā)展而建設的徑山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等。
首期十大工程建成后,將進一步展示良渚“文明圣地”形象,給觀光者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明朝圣之旅,同時提升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,為助力鄉(xiāng)村共富添磚加瓦。
一條感知源遠流長的
中華文明之廊
河流、城墻、祭壇、宮殿、墓葬、玉器……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豐富的遺址和文物,見證著5000年前我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高度成就。
每年上百萬游客到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,領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底蘊,感受穿越時空的文化魅力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以五千多年良渚文化為核心,融合了區(qū)域內兩千多年運河文化、一千多年徑山文化、雙千年古鎮(zhèn)文化、苕溪文化以及現代數字文化等。
徑山茶是日本抹茶的起源,也是禪茶文化的集大成者,見證了古代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文化交流……人類非遺徑山茶宴赴英國、日本、瑞士等地展演,特別是杭州亞運會期間,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及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500余名記者走進徑山,感受徑山茶的奧妙所在。
茶宴醇厚芬芳,禪意悠遠綿長。一杯暖暖的中國茶,折射出中國傳統(tǒng)待客之道和標志性文化符號,亦承載著“和”之道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。
大運河流經了富庶儒雅的錢塘佳麗地,留下了2000年的運河文化,記錄了余杭繁華古都的滄桑沉浮和白墻粉黛的市井百態(tài)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促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(fā)展、在發(fā)展中保護的同時,將本就具有一定國內國際影響力的多種文化串聯、組合、聯動發(fā)展。這不僅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文化自信的構建,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,這正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的重大意義。
在剛結束的中匈文明對話沙龍暨良渚文化推介會活動中,中匈文博專家齊聚一堂,共同探討和交流良渚文化,這不僅是對良渚文化的致敬,更是踐行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合作共識的具體行動,為中匈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(zhàn)略伙伴關系的深入發(fā)展添磚加瓦。
去年,首屆“良渚論壇”成功舉辦……一次又一次做大文化交流朋友圈。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,以文化交流互鑒來講好新時代的良渚故事、杭州故事、中國故事,以“良渚之窗”,向世界展示全面、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。讓“五千年中國看良渚”進一步在全球成為品牌。
一條人才薈萃的
共建共享之廊
半個月前,在以“藝術鄉(xiāng)建”為特色的黃湖鎮(zhèn)青山村,上演了一場別開生動的百米游龍會。
這條龍的特別之處是,它由青山村駐村藝術家與本村手藝人共同設計制作龍頭、龍尾和龍身骨架,新老村民發(fā)揮創(chuàng)意裝飾龍身。青山村集聚了不少國內外設計師,他們在創(chuàng)作的同時也會邀請當地村民參與到手工藝創(chuàng)作過程中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,涵蓋了良渚、瓶窯、徑山、黃湖、鸕鳥百丈等鎮(zhèn)街。
位于良渚文化大走廊最西面的百丈鎮(zhèn)溪口村,看起來毫不起眼,但游客卻絡繹不絕。有村民自豪地稱,自家村子是藝術鄉(xiāng)建的頂流,傳梭博物館、農歷博物館、青瓷博物館等位列其間,在國內是獨一份的存在。
百丈一個村9個鄉(xiāng)村博物館,把鄉(xiāng)村作為藝術空間,盤活了村落,還面向全球招募鄉(xiāng)村博物館合伙人,和熱愛鄉(xiāng)村、愿意扎根鄉(xiāng)村的人一起共建鄉(xiāng)村博物館。不斷探索藝術與鄉(xiāng)村的共生,用文藝方式激活鄉(xiāng)村資源,美化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,賦能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。
瓶窯老街,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,石板鋪就的小路、鑲嵌著鵝卵石的樓房,懷舊又溫馨。
腳踩踏板控制轉速,雙手握泥精修陶坯……在瓶窯老街的陶藝館,“韓瓶”制作技藝和陶器燒制技藝的傳承人吳如琴一邊示范演示,一邊向游客介紹著瓶窯粗陶的歷史。
瓶窯老街非遺館群是杭州首個非遺館群,包含了良渚玉雕、余杭紙傘、瓶窯陶藝、風箏燈彩、桑蠶文化、古陶瓷藝術等6大場館,既可以滿足不同領域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觀者了解非遺知識、觀看活態(tài)展示的需求,也能供參觀者深度體驗非遺技藝。
……
一個個散落點,正因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連接,被一一點亮。它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條件,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匯聚。
良渚文化大走廊運用“廊道式”的先進經驗,推動良渚文化、運河文化、徑山文化、千年古鎮(zhèn)文化、非遺文化等文化資源與周邊生態(tài)、產業(yè)資源的整合放大。
一條山與水貫穿古今,產與城協同發(fā)展的高標準文化之廊、高顏值生態(tài)之廊、高質量發(fā)展之廊、高品質共富之廊和高水平合作之廊在余杭大地正在生動展現……